通知公告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一带一路”国际媒体合作蓝皮书》
发布日期:2018-01-07 10:29 浏览量:
编者按:日前,由人民日报社主办的2017“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在甘肃敦煌举行。作为论坛的一大成果,由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分析师刘鹏飞、杨卫娜、曲晓程参与撰写的《“一带一路”国际媒体合作蓝皮书(2013—2017)》同时发布。全文将在《人民网新媒体智库报告》刊载。
 
据了解,《“一带一路”国际媒体合作蓝皮书(2013-2017)》是由人民日报社组织编撰的有关“一带一路”国际媒体合作发展的首部蓝皮书报告,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承担了重要的调研和课题任务。报告在对2013年至2017年抽选的具有代表性的168个案例总结归纳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一带一路”国际媒体合作的发展状况,解读国际媒体合作发展特点与趋势,以人民日报社探索实践为例总结合作成果经验、讲好合作故事,分析当下国际媒体合作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在报告中,不仅有宏观梳理归纳,还能看到“一带一路”媒体合作的人物、故事,突出“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呈现国际媒体合作成果。不仅有助于各国媒体在今后的合作中把握机遇、开拓进取、融合发展,也有助于搭建不同国家、地区民众间的桥梁,践行媒体使命和启发创新合作潜力,为“一带一路”建设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
 
蓝皮书报告全篇约1.7万字,分四大章节。
 
报告首先概述了“一带一路”国际媒体合作的整体形势。一方面,“一带一路”国际媒体合作政策基础的逐步搭建。近年来,在各国政府间良好关系的带动与倡导下,“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相继与我国政府、通讯社、媒体签订了相关宣言、协议、计划、备忘录等,为国际媒体合作提供了基本保障。另一方面,话语体系的不断完善。我国媒体,尤其是中央媒体放眼于国际传播体系,建立适应“一带一路”建设的媒体合作格局,不断提升“一带一路”沿线媒体合作层次与国际传播能力,解读丝路精神,讲好丝路故事,“一带一路”传播话语体系建设逐步提升。
 
报告第二章节根据大量代表性案例分析了当前国际媒体合作主要形式、发展特点与趋势。蓝皮书指出,近几年,媒体间的合作经历了从座谈交流到联合采访再到产品衍生的逐步递进。合作规模由小到大,覆盖范围由点到面,领域扩展由浅入深。目前合作形式主要分会议会谈、联合采访、影视制作、联盟协作、研修交流以及产品研发六种。
 
报告分析认为,“一带一路”国际媒体合作主要呈现四大特点与趋势:一是国内媒体资源不断整合,开拓“一带一路”传播新篇章;二是国家间媒体合作迈入新纪元,国际传播影响不断增强;三是媒体“走出去”与外国媒体“走进来”形成良性互动;媒体合作形式走向多层次、多形态。
 
报告第三章详细阐述了人民日报社在“一带一路”国际媒体合作方面的探索。从2014年以来,人民日报社连续举办三届“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活动,这一盛会已经成为由中国主流媒体主办的规模最大、参与国家最多、参会外媒最多、最具广泛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全球媒体合作论坛,对于增进各国之间的了解,促进媒体间的交流,推动媒体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此期间,人民网、南非时代传媒集团、韩国中央日报、巴西红网、俄罗斯自由媒体网站等全球16家媒体集团成立“一带一路”国际新媒体联盟,通过新媒体增进多元文化共融,加强相互了解,增强互信和包容。坚持媒体创新,加强新技术交流互鉴,携手发展,逐步建立各国媒体间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机制。
 
报告还分析了“一带一路”下媒体合作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建议。报告指出,“一带一路”倡议已经赢得了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将有力增进相关国家与各国人民福祉,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与合作共赢。但是,“一带一路”建设本身也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包括媒体合作在内的推进实施仍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这包括相关国家制度、意识形态与语言文化差异、相关国家媒体处于弱势地位、“民心相通”发展相对缓慢、信息时代给传统媒体带来的冲击。
 
报告最后从五大方面提出合作发展建议:第一,“一带”与“一路”媒体合作各具特色;第二,运用文化软实力达到“民心相通”;第三,依据媒介平台与受众的差异化细分媒体合作;第四,影视传播有助于加快搭建互信桥梁;第五,推动媒体融合讲好中国故事。
Baidu
sogou